这次的项目是放完劳动假期后启动的,我进项目组的时候已经定案,到了执行阶段。这次又是头一回跟另外一个PM合作,前两个星期都在痛苦的磨合中度过,我因为摸不准PM的做事风格,中间还被骂了好几次,真是心塞。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是我因为我进组前的预设是我和PM是协作关系,所以很多事情都想和她一起协商处理,但PM觉得她是上,我是下的关系,会觉得我汇报得不及时。记忆比较深的一次是,本来该是制片的活,但PM却反问我进度,我当然是一脸蒙,结果又被吊,这种隐形的权责不清对工作内耗太大了(能和自己适配的领导合作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因为交片时间定在六月初,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前两个星期基本是在准备PPM,代理商负责创意,导演和副导负责脚本和分镜,PM协调内外,我做辅助,摄影灯光各司其职,制片又负责道具、装造和演员的提报。这次是在LED棚内虚拟拍摄,涉及的场景多达十几个,美术就负责盯着UE人员出资产。
我在组内的工作,一方面整合各方的资料,准备PPM deck,这种事情本来不复杂,但因为资料在各方之间往返流转,有时候真的很容易对不齐,而且有的人用Keynote,有的人又是PC系统,转来转去,文件很容易出问题。这也是我觉得工作过程中非常低效的一个环节,如果用共享的软件,根本就不需要折腾这么多。
另一方面,这也是我第一次跟虚拍,所以跟UE人员多接触了一下,大概搞清楚了他们内部整体的工作流程,一开始,他们需要知道场景制作需求,然后寻找制作资源、搭建场景、优化场景、导演确认效果之后上屏测试,期间还要导演现场堪景。上屏之后还要反复调试,也是个大工程。我还发现,如果场景里面涉及很多透视相关的元素,在拍摄现场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调试,也算是积累了一点虚拍的小经验吧。
拍摄还是如期进行,熬了两个大通宵,虽然超了一点班,但还算顺利。至于为什么超班,我个人觉得导演要负很大的责任,这次的客户在现场并没有提太多过分的需求,所以每场戏的拍摄都蛮顺,可是导演在现场会临时改动很多台词,也加了很多脚本里没有的戏,无形中拉长了很多戏的时间。可是,很多额外拍的镜头最终定剪的时候都没用上,可以看出导演对戏整体的把控还不是很足。
拍摄结束后,我本来以为结束了,没想到自己还要跟后期。我自己认为后期的难度要稍微小一点,毕竟很多流程都是固定的【基本的流程就是Offline定剪后,出xml和omf给TC,】online同步加字幕,用NUKE做跟踪等等,如果online这边还有颜色需要修改,就要出Clean444版本再返还给TC】,只要按照时间表走就好。不过这次的后期客户也蛮搞的,最终有个视频的剪辑甚至修改了近四十次才定剪,剪辑师估计都要崩溃了。拍摄的时候,演员的台词我们都是现场收音,没想到都后期了客户还是反复修改台词,一来一回就不是很顺利,最后细看的话都会发现演员口型对不上。最后交片那两天来回折腾,熬了好几个大夜…
虽然做项目蛮痛苦的,但也见识了一些给自己打鸡血的时刻。
一个是这次剧组的班底总体来说都很年轻,导演也就比我大一两岁,摄影师、美术和灯光师多和我都是同龄人,一方面觉得自己蛮废的,觉得自己啥硬技能都没有,难怪总是处于劣势,也有点激发自己想要去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深耕。另一方面也挺佩服这些人的,虽然大家都不一定做得很完美,但再过个十年二十年的成长,相信我们都会独当一面了。
虽然一直以来,导演好像是整个剧组最重要的人物,但这次我是见识了本来平平无奇的脚本,在演员表演和剪辑的加持下起死回生,敬业和专业加分太大了。很多演员明明困得不行了,导演喊action的时候,状态又回到角色里。本来我不看好的脚本,在看过剪辑版本后,也不得不佩服剪辑师的思考。大家都好优秀啊!前期我很多被说的地方,是因为不熟悉整体流程,只有熟悉之后才能专业,果然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好多啊!
1、UE里面的光滑组(Smoothing Groups)是什么意思?
平滑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网格细分工具,它的作用是在网格模型上产生平滑的外观,避免出现硬边。
2、视频拍摄中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尺寸和比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视频尺寸:
- 标准4:3比例:这是传统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的标准比例。4:3比例的常见尺寸有640×480、1024×768等。
- 宽屏16:9比例:这是现代电视和大多数电影院使用的标准比例。16:9的常见尺寸有1920×1080(全高清)、2560×1440(QHD)等。
- 银幕2.35:1比例:这是电影院的传统宽银幕比例,可以呈现更宽阔的画面效果。
- 方形1:1比例:这种尺寸常用于社交媒体平台和手机拍摄。
- 竖屏9:16比例:这种纵向比例适用于手机纵屏拍摄,可以呈现更高的画面。
3、什么是同期声?
在电影和视频制作中,同期声指的是画面和声音是同步录制的。同期声可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观众的代入感,让人物行为和台词更加自然。常见的同期声包括对话声、机械声响、环境声等,都需要在拍摄时同步记录下来。
4、用达芬奇和Premier剪辑加字幕(字幕是在PS中导成png格式),导出的视频字幕和PS中的字幕会有色差,肉眼看会有点偏灰色,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造成这种色差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 色彩空间不一致:视频编辑软件通常使用 RGB 色彩空间,而 PNG字幕图像可能采用了其他色彩空间,如sRGB,在转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偏差。
- 压缩编码问题:视频导出时使用的编码格式(如 H.264)可能会对 PNG 字幕图像进行二次压缩,造成一定的色彩失真。
- 透明通道处理:PNG图像通常包含透明通道,视频编辑软件在处理这些透明区域时可能会引入一些杂色。
- 字幕合成方式:在视频编辑软件中,字幕的合成方式(如直接叠加、色彩通道混合等)也会影响最终字幕的颜色表现。
我们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调整视频编辑软件中字幕合成的设置,如字幕颜色、透明度等参数。